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中国地产总裁》
 

被人诟病的特色小镇



被人诟病的特色小镇
/本刊特约撰稿人 曹春尧
特色小镇实质是新型城镇化的补充,是城市化大趋势下的一种地区人口和产业的平衡方法,是安置农业人口,提升农村收入的途径,在某些地区也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扶贫手段。
 
国庆长假,高速免费,我也尝试着和同伴自驾远行。因为时间充裕,休闲为主,所以避开了一些热闹景区,希望寻觅一些地方特色好好细细品味。在领队——一位颇有才气的建筑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路欢声笑语,驱车来到了千岛湖西南边的文渊狮城。
 
诟病文渊狮城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时候,为修建新安江水电站,淳安很多乡镇都搬迁移民了,原来的村庄、田地都沉入千岛湖底,包括两个千年古城——狮城和贺城。其中的狮城被复制到岸上,便成了现在的文渊狮城。
说实话,景区人气不怎么样,名气也一般。千岛湖开发出来的旅游线路主要是中心湖区和东南湖区。文渊狮城属于千岛湖的西南湖区,还是待开发的区域,距离千岛湖旅游中心淳安县大概六十多公里。沿着千汾公路过来,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风景不错,环湖有不少观景点,可以停下来欣赏沿途风景。
文渊狮城现在被称为姜家镇。镇很小,这两年为了开发这边的旅游,就大致按照被淹以前古城的样子恢复修建了现在的文渊狮城旅游度假区。让人错愕的是小镇商业街是要收门票的,一百元一位,而且收门票的地方还是一个售楼处,硕大的别墅区模型占据了售票处的主要位置,刚进去还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古城的建筑是典型的徽式建筑,层叠的屋顶、牌坊⋯⋯倒是很有特色,商铺不少,但人流不多,古城里面比较冷清,除了建筑之外没有太多当地特色,开了一些任何古城都会有的商铺,没有特别值得留念的地方。
“文渊狮城也应该算是特色小镇吧。”我自言自语。
说起特色小镇,早对高企的门票不满的建筑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他接手过太多这样的产品设计。他指着身边空空如野的商铺,以及千篇一律的设计,愤懑道:这些商铺就是乱规划,乱建设,造了这些东西没人住就是养蚊子,就是浪费社会财富,由此他得出结论,现在遍地开花的所谓特色小镇就是瞎忽悠。
 
特色小镇背景
2005年的新农村建设到2012年的社会主义新城镇,2016年又突然冒出一个特色小镇,好多人并不明白背后的逻辑关系,多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在解释。
应该说,建筑师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他所看到的是扭曲了的特色小镇。按照官方的定义,特色小镇原则上是建制镇,是产业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浓厚、设施服务便捷完善、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小城镇。
其实,突如其来的特色小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有两个大的背景:一个是产业集中化,另一个是人口集中化。
和欧盟、东盟不一样,中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大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搏杀,原来的“春秋战国”已经演变为现在的“三国演义”。单说手机市场,华为、小米、苹果、三星几大品牌就占据了市场百分之六十多的份额,同样,房地产前三十强的年销售额也占据了市场的百分之六十多的份额,其他行业也大同小异。公司数量的集聚,也往往意味着产业落地的集聚,即便巨头集团有各地的分公司,但其企业落地势必会相对集中。每个省会城市能有几个500强巨头的入驻已经相当不容易,更何况其他二三线城市。相对规模大的产业落地偏远地区更是凤毛麟角。
同样,产业的集聚也意味着人口的集聚。即便想回乡,不少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在自己附近的小城镇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对而言,大城市虽然艰辛,但公司多,机会也多,自然而然,人口就会因此聚集,相对集中。
过去倡导的新农村建设和这个趋势相背离,折腾几年就没声音了。而社会主义新城镇的倡议则是顺应了这个大趋势,为中国的城市化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但事情总有两面——中国人口那么多,不可能都到城市里来;中国疆域那么宽广,偏远地区也不可能没有人口驻守。而这些地区人口的小康之路单靠原有的农业又不太可能,于是,特色小镇便孕育而出。
应该说,特色小镇实质是新型城镇化的补充,是城市化大趋势下的一种地区人口和产业的平衡方法,是安置农业人口,提升农村收入的途径,在某些地区也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扶贫手段。
 
特色小镇实质
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自然也需要产业的兴旺,但为什么在官方的文件中唯独旅游产业被重点,有时甚至被单独提及?
回顾特色小镇产生的两大背景,大家都会恍然大悟,产业的集聚是一个大的趋势,即便现在有的特色小镇的产业建设风风火火,但都有可能会在现在和未来的不断市场整合中被聚集,而唯独旅游产业难被取代,尤其是那些靠山靠水,有着唯一性资源的旅游产业更难从地理上被抹掉。
当然,也有特色小镇没有一丁点儿旅游资源,其立镇根本就是产业为导向。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以产业为导向的特色小镇往往位于大城市周边,位于主要交通动脉的附近,这样的小镇与其说是独立的小镇,不如说是大城市的一个副中心,这样的产业与其说是独立的产业,不如说是附属大产业的一个生产环节。
特色小镇对官员来说是政绩,对开发商来说则是投资机会。因此,除了政府官员,对特色小镇最兴奋的应该是房地产开发商了,但他们对特色小镇的理解自然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
房子要卖出去,自然要有人口,要有人口就自然要有产业。单纯的依靠旅游产业来拉动房地产销售显然有点想当然。因为旅游产业带来的人流不具有落地性,其最大的功劳是带动小镇范围内的原住民的就业。原住民不单收入低,而且住房需求也不那么迫切,自然对大规模商品房的消化捉襟见肘。
而新的产业会带来新的人口,新的人口有新住房需求,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住房需求也会节节升高。按照这个逻辑,房地产开发商并不偏好偏远地区的特色旅游小镇,而是相当钟情于能迅速带来人口聚集和落地的产业小镇。
由此,类似绿地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忙不迭地在2017一年内相继和交大、复旦、同济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署相关最新技术落地的联盟。显然,他们这是在为特色小镇的产业落地进行技术储备。
各色特色小镇的讲习班参观团也孕育而生,其主题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导入产业。当然,更有一些所谓独立学者或专家干脆直抒胸臆:特色小镇就是产业小镇,没产业就没小镇。
除了钟情产业小镇之外,开发商还对大城市周边有独特自然景观的小镇和地区的开发情有独钟。当然,其目的不是旅游产业,而是休闲产业。很多人会把旅游产业和休闲产业搞混,但思路缜密的开发商洞悉其中的差别。休闲产业中的别墅的购买力可以不拘泥于当地消费水准,因为大城市富有阶层有购置风景地第二休闲居所的强烈需求。类似万科的“良渚乌托邦”项目,不是单纯的保护当地文化,也不是开发当地的旅游业,其实质是瞄准附近大城市里的浙商大富豪,开发休闲产业而已。
 
特色小镇之殇
显然,政府概念中的特色小镇和开发商喜欢的特色小镇是不同的,但也不是没有交集。大城市周边,主要交通动线附近的特色小镇的建设风风火火,是目前二者最大的交集。
在商言商,投资开发也讲究回报率,单纯的扶贫并不是开发商的责任。当利润大的项目消化完以后,偏远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也会吸引务实开发商的青睐。
只是有的地方政府好大喜功,把单纯的自给自足的特色小镇盲目提升规划,提供优惠条件,引导开发商违背市场规律进行开发建设,结果造成空屋死楼,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风光一阵,但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类似千岛湖的文渊狮城的项目,并没有位于大城市周边,主要交通动线附近,旅游资源也乏善可陈,其特色小镇的建设更应该落地于当地的自给自足,商业开发循序渐进。一下子大体量商业街区的投入,大片别墅区的开发的确给自己带来不少市场压力。难怪一条各地常见的民俗街要收门票一百元,一间民俗街上的普通民宿要收费800元一晚,而这又导致节假日人流高峰的节点,入夜后却只见空旷的街巷,寥寥无几的人流,由此引得建筑师的口诛笔伐也是情理之中。
除了过度开发之外,也有不少开发商更把特色小镇建设当作一个手段,而非目的。他们往往是因为在一二线热点城市拿地成本高,便借道特色小镇模式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取土地。同时,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利用信贷政策对特色小镇项目有所倾斜,获取特色小镇的政策红利。
更有的房产商开发远郊大盘或产业园区,挂狗头卖羊肉,也统统包装成特色小镇,以追求政府的优惠和客户的追捧。
假和尚念歪经,太过急功近利的追逐会让更多的特色小镇黯然失色。当我们驱车寻觅各地乡镇风采的时候,真希望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和金碧辉煌的售楼处。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时间:2018/8/23 15: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