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中国地产总裁》
 

邹佳媛:绿色守护与成长

访北京易原德安建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邹佳媛
 
文/本刊记者 张仙 陈巧珍
 
真正的绿色建筑的设计,“不是呆板的功能学加技术堆砌,应用现代的技术,了解建筑和自然的互动,巧妙建设建造空间和自然之间的互动桥梁,才可能实现建筑的可持续”
 
在衬衫领带满布的会议室中,常有一个高挑的身影,用温和却坚定的话语,把理性到有些冰冷的技术术语和数据讲述的充满热情,甚至让人心生向往。这个场景,和她共事过的工作伙伴或业主都不会陌生。理性严谨的思考,优雅温柔的表达,这就是北京易原德安建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邹佳媛(JO ZOU)。
 
“我是一名建筑师。”
每当她讲这句话的时候,都会透露出由衷的自豪和幸福。我们相信,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在设计这个高强度的职业中痛并快乐着。她说,“设计师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当你面对一块原始的土地,倾听业主对未来的理性的或开放式的畅想,然后一种场景就在眼前慢慢展开”,从蓝图到现实,这个实现的过程所带来的成就和幸福感,是她热爱设计的原因。
而建筑本身除了承担作为人类居所的作用,不同时期、特点的建筑,还包含了文化、艺术和技术等诸多内容。“当人们面对一栋有思想的建筑,有时候就象面对一个有思想的人”,可以体验甚至是无声的交流。她和我们分享了作为建筑师曾经经历的两个难忘的场景:“一个是在一个游客极少的时候去天坛,顺着轴线的通道一步一步走向祈年殿,好像世界只剩下了你和它;或者正在飘雪的冬天,到劳动人民文化宫欣赏太庙及古树(她曾在那里工作)在雪花中的静态美”。远离熙攘的人群和喧嚣的城市,在天地和建筑的环绕中,感知这些历经百年积淀的永恒魅力,才能明白建筑不是功能的容器,是艺术。她认为:“一个好的设计作品,一定是体现当地历史和人文的,并能充分满足功能需求和作为建筑载体所需要承载的精神需求,还要体现当代技术进步。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能够以一种舒服的姿态(建筑自身及观者)融入场地和环境。”
始于一名建筑师,却远远不止一名建筑师。JO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成长,形容为参禅一样“不断体验的自我感悟”。
最初,是缘于对绘画的喜欢才有机会接触建筑。在职业生涯中,曾作为规划师参与过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也作为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具体地塑造小尺度空间;八年前有机会从师英国知名环境与能源学教授,研究建筑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技术路径,并有机会在近年深度参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
在不断的体验当中,有对建筑设计的思考,有对东西方文化的感知,有从美学、功能到技术创新和融合的尝试,更有进而到对整个区域和城市的低碳研究。
从一名追求美创造美的建筑设计师开始,她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个关注建筑存在感和建筑地方性表达的实践先锋。
 
具体又抽象的“绿色”
在地产行业,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到“绿色”。“绿色”建筑,“绿色”小区,进而“绿色”城市。那么,到底什么是“绿色”?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提及绿色,会想到很多具体的事物,树木,花草,乃止我们生活的地球,它们代表了勃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而对于建筑和城市发展来说,什么是“绿色”?
JO给我们举了故宫的例子:
作为一个古老的建筑,故宫无疑是设计和建造史上的经典。抛开美学和施工技术的考虑,它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呼应了太阳、气候等自然要素,以当时当地的技术条件构筑了皇家不朽建筑,是‘地方性探索’的典范。”
何为地方性探索?“充分遵循建筑的地域性,从当时当地的环境出发,考虑建筑的位置、周围环境,明确最可用资源以及最匮乏的资源,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建造;在这个过程中,极致运用地方可用资源,并且探索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将对环境的‘负担’降到最低,建造出最适合当地地理和文化的建筑。”
现在,一提到建筑中的“绿色”,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种先进的技术,高额的投入,而这些,“不是可持续的手段,也不是目标”。真正的绿色建筑的设计,“不是呆板的功能学加技术堆砌,应用现代的技术,了解建筑和自然的互动,巧妙建设建造空间和自然之间的互动桥梁,才可能实现建筑的可持续”。
这也是JO一直以来推崇的理念:未必是最昂贵的,未必是最先进的,但一定是最适宜的。
她的这一理念,已经从建筑延伸到了更大尺度的区域-城市可持续和低碳发展的研究和探索中。她正在通过自己在建筑、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咨询的多重背景中积累的经验和思考,积极地投入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守护职业梦想
关于职业理想,JO总是说“也许它还很远,也许会被乌云遮挡,但是你知道它就在那里。所以会一直朝着它的方向走。”
当然,追逐理想的道路永远不会简单和一帆风顺,JO通过两个面临的具体问题分享了她的感受。
首先,作为乙方,在与开发商沟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尊重业主同时又保持自我?她认为,“开发商是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是商业化金融发展的典型,因占据市场第一线,对于市场趋势、产品定位的敏锐和对于产品品质追求,是其它类型的企业不能比拟的。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开发商最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投入产出比”。而作为设计师,“除了塑造空间的本职之外,需要思考如何帮助业主聪明的花钱,把重要性和策略选择谨慎而细致的告知业主,并且尽可能早的介入每一个设计阶段;不管在哪个阶段介入,都能立足当时,承上启下,把自己的设计师角色和设计顾问角色很好的融合,真正帮助业主分析、定位、决策。”
而面对国内越来越受关注的“绿色”、“低碳”,建筑师如何引导开发商,政府和投资商实现适合中国市场的绿色推动力?她说,“目前国内引领低碳发展的主体包含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设计公司等等。而大家对于进行低碳发展在投资方面往往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这是高投入、低回报的奉献行为;因为误解所以会带来恐惧”。建筑及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系统的规划及实施,片段的、点状的设计和建造方式,或者简单、粗放的技术堆砌,不仅投资巨大,也无法构筑和谐的建筑空间,进而无法提供人们期待的宜居宜业的理想城市。她的公司近期提出的“绿色品质生活”就是对绿色追求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关系最为凝练的诠释。
另外一个问题是,需要有更多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介入城市及建筑的设计过程,逐渐改变“建筑团队延续老的设计方法,无法提供包含成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配套产品,必须需要外脑进行合作但还无法紧密合作”的现状,因为“这会增加设计团队与业主沟通的时间成本,也带来潜在的不能系统思考解决方案带来的经济成本增加” 。
JO告诉我们,她们“一直在思考破题的答案:技术的深入了解、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思维、设计与投资的反复对比;融合技术性、经济性的整合方案,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建筑师还需要进行甲方思维,从业主的角度、从城市的角度、从使用者的角度多维度地进行设计思考,拒绝自恋式的自我创造,用开放的心态着眼于建筑的未来”。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时间:2012/4/27 9: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