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中国地产总裁》
 

杨建伟:建筑商抒写开发情

杨建伟
1971年7月11日出生于吉林榆树
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工民建专业土木工程系
1991年1月-1997年  榆树教育建筑工程公司任职技术负责人
1997年-2002年  吉林省吉海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2002年-2007年  吉林省伟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08年至今  沈阳圣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建伟:建筑商转角抒写开发情
文/本刊记者 张金凤
 
赶在不惑之年,也算活得潇洒,活得明白。采访中,他多次提到偶然,大概只有那些真正走入他生命中的人,才能懂得他曾经付出的那些必然。他是70后,却斑白了两鬓,他用自己的努力演绎了杨家风范;名字中的“建”再次验证了他与建筑的不解之缘;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他用极强的执行力正一笔笔描绘自己的伟业。
 
从1990年大学毕业跟随父亲从事建筑行业到2009年正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沈阳圣文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杨建伟一直在做着幼年时代的建筑梦。
从五六岁对建筑的好奇到大学修的工民建专业,杨建伟称,父亲20年积累的建筑情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这个自称“浪子”,表面一副玩世不恭的商人,2002年在父亲意外去世后,抹去眼泪的同时,也“瞬间成长”为独立自强的“杨家将”。
 
与建筑的不解情缘
长大后的杨建伟回忆童年的记忆,总认为那是一段零碎甚至很难拼凑出来的画面,却不乏温情和快乐。五六岁时,跟随父亲去县城,当见到和自己生活圈子里的房子完全不一样的建筑,“好奇的不得了”。从此,他的心里便筑下了一个建筑梦。
2000年,大学毕业后,杨建伟追随着自己的梦想和对建筑的热爱来到了老家榆树教育建筑公司,开始跟随已经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将近二十年的父亲干起了“辛苦活”。
在大学学的工民建专业的知识积累以及父亲的刻意锻炼,杨建伟在这个公司干了三年技术员之后便上升到项目技术负责人。当被问及这个上升的速度快还是慢,杨建伟笑言,不慢。“有没有因为私人关系?”记者打趣道。杨建伟称,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施工过程中,必须跟着工人吃住。
杨家与建筑行业似乎真的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杨建伟说,父亲是泥水匠的瓦工出身,后接爷爷的班。从1983年自己承揽工程开始一直到2002年不幸去世,都在一直坚守着这一行。
“父亲打造的团队虽然没有很大名气,却一直坚持‘做好活’的原则。父亲是个言辞不多的人,做事的风格是不拖欠工人一分钱,但工人干的活必须好,对质量要求特别严格。”杨建伟回忆。
 
世上最爱我的人去了
“您哭过吗?”
“哭过。”尽管问题问得有些唐突,加上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思维的束缚,这个东北汉子还是毫不隐瞒地表示。2002年父亲出车祸去世,杨建伟要在接下来的5月份组织一个榆树市实验中学的招投标工程。“2002年父亲的意外离去,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人生中的心酸和坎坷。当时的感觉就像父亲把我扶到马上,突然就撒手不管了,那个时候的无助和失去拐棍后的孤独可想而知。”
人生的佐料中,如果单纯得只剩下伤悲似乎也好,只是现实往往会五味杂陈,掺杂一些辛辣场景。杨建伟想起了2001年,父亲去世的前一年,说好了要给父亲添一件貂皮大衣却在父亲的阻止中没能买成。“父亲一辈子没有坐过飞机,本来有一次到北京可以坐的,父亲却以身份证为推辞拒绝了坐飞机。其实,父亲是舍不得花钱。” 杨建伟苦笑道。
时间已经很久了,现在的杨建伟活得也不算“差”。但回想起这些片段,他还是一下就低沉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了。那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痛,而时间只是风干了痕迹,只要风轻轻一吹,伤口还是会被撕裂。而那个时候的杨建伟却只能默默地舔舐伤口,日后的每个清晨都一遍遍地告诫自己,要活出个人样。
如果用三十而立来对比杨建伟的人生,三十岁那年,他也许还是整日跟着父亲游走在工地,虽谈不上游手好闲,却也没真正把事业放在心上。32岁那年,父亲的去世让本早该“而立”的杨建伟浑身一个激灵。而谁也想不到,这还不算完,一年以后,爷爷因为忍受不了失去儿子的痛苦也离开了人世。
采访中,杨建伟屡次提到父亲去世后的那段岁月中,爷爷给自己的帮助。“那个时候,我只知道自己很难过,却不曾想到爷爷的伤心。爷爷70多的高龄却不顾自己丧子之痛一直来劝导我。”在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后,爷爷把杨建伟单独叫出来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番话。他说,“建伟,你是你父亲唯一的儿子,这个时候,你应该挺住,你现在是杨氏家族的顶梁柱,你一定要照顾好你的母亲和妹妹,照顾好整个家族。”
杨建伟在说出这段话的时候,记者甚至都不敢抬头直视他的目光。那种在沉痛中眼神散发出来的斗志和士气是任何一种武器都不曾有的光芒。杨建伟自言那个时候对自己已狠狠下过誓言,不会让爷爷和父亲的希望打半点折扣。
 
用拼搏写下大大的赢
如果跟后来取得的结果比较,从2002年父亲去世到2009年正式闯进房地产开发,简单地用一句“爱拼才会赢”的歌词来形容杨建伟的这段时光似乎太过苍白。真正的“拼”不会有很多人真正地做到“爱”,毕竟与“拼”相伴的不仅仅是身体上承受的重量,更多的是心理付出的折磨。所以,没有与生俱来的“爱拼”,只有无奈之下的“顽强一搏”。
父亲去世之后,杨建伟自己也突然变得懂事起来。“似乎是瞬间成长了”,他如此评价当时的感受。这个曾经在父亲眼皮下虽做到了遵守上班时间,但是失去依靠后每天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更甚的早上四点到晚上12点并且一直坚持几年光景的岁月在杨建伟看来,确实是从心理上真正地“成长”了。
2002年,杨建伟独自参加招投标时有很强烈的压力,“那个时候工程招投标竞争非常激烈,并且当时有不少人参与投标,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竞标成功。”随后,杨建伟和他的团队用100天时间完成了5100平米、落地面积2500平米的食堂楼工程,用自己的血和泪独立打赢了第一场胜仗。
从2002年到2007年五年中,杨建伟带领自己的建筑团队,打拼在辽宁和吉林两个省,加上当时规范的招投标政策,杨建伟很快便对建筑这个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带领的团队也逐渐被打造成了优秀的建筑团队,在当地的施工企业中也算小有名气。
 
在这里读懂“兄弟情”
“我对我们董事长是崇拜的,他对我也是信任的。我俩完全是互补型的,他比较有谋略、有智慧,而我是执行力强。我愿意在外面闯荡,他也放心我在外面闯荡。”不惑之年的杨建伟在谈到自己好哥们的时候,完全没有因为是自己的直属领导而出现生分的感觉。
“2002年的时候,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那个时候会有很多次进入房地产开发的机会,但是都没把握住,只是停留在对建筑行业的深层次探讨。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走进了这个领域。”2008年,具有国有控股身份、同时拥有32家子公司的庆丰集团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投入10个亿的资金在房地产板块正式登场。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赶的时段着实不好。2008年经济危机正当时,尽管收购了两个项目并组建了沈阳圣文房地产为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公司,并在总公司旗下设有一个松原鑫巢房地产项目公司。杨建伟引用了朱镕基的观点,不管前面是地道战还是地雷战都要走,因为没有退路。项目收购回来,不能把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失,加上不能变卖,所以只能在地产行业有一些动作。
这个时候,杨建伟当年的一个好哥们在庆丰集团已经是常务副总,也是房地产板块的董事长。凭着20年的相知相识的信任,这个好哥们力邀杨建伟到他那里做总经理。
尽管建筑业和房地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房地产毕竟涉及的面更宽,出于对杨建伟的为人和敬业精神的欣赏,他还是放心地认为“这个职位就得是杨建伟”。他会时常鼓励杨建伟,“虽然现在对房地产认识不清晰,但只要通过学习努力,一定会在这块有一片天地。”
这两条东北汉子,虽没有歃血为盟的举动,但是话语中透露的真诚和坚定却显得无坚不摧。兄弟俩甚至还偷偷地编织了一个梦想作为鞭策他们前行的动力,“用20年追赶万科,用20年再造一个地产王国”。
杨建伟称,很赞赏董事长提出的口号,用生命缔造建筑,用建筑改变生活。在整个交谈中,杨建伟不止一次地表示出他对好哥们的敬佩和赞赏的感情。在这里,真正读懂“兄弟”情义。
 
未来由自己闪亮
“我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为人很简单,而对事业或者自己从事的行业虽谈不上有很深的理解,但一直在朝着目标努力着。”这是采访之初,杨建伟给自己定的“格调”。
曾经在建筑行业时给自己设定的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的目标,杨建伟在管理房地产开发公司时同样会把这一想法贯彻进去。他坦言,现在发展的状况和自己当初设定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但随着房地产形势的变化,自己也逐渐从原来跟不上步伐到现在逐步跟上节拍了。
他把2008年公司在地产板块的涉世之初正逢经济危机以及从去年以来房地产调控进入深水区的时段解读为风险中自会存机遇。此次调控造成的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低迷状况,杨建伟称,“沈阳原本房价就低,受的冲击较小。加上原来拿地较早,地价偏低,虽然错过了一个好的开发周期,但也赶上了一个尾。另外,由于市场差不多一半购房者为刚需,所以受限购影响并不大。”
“我们的项目目前基本已经完成工作量的70%,下一步就是再拿地再开发。”他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内要打短平快的项目。短就是周期要短,平即收益不再追求利益最大化,快就是快速回笼资金。通过股本合作或者投资合作实现风控和资源整合是发展的方向。
通过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几年摸索,杨建伟自信,虽然进入房地产的时间较短,进入的门槛也比较低,但会有信心和勇气在房地产行业中谈不上轰轰烈烈、一定会有所作为。“尽管现在我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太多资产,但把家里照顾的很好,不让自己累就足够了。现在的我已经放不下了,房地产行业已把我吸引了。我并不感觉我自身做事有很多优势,但是我对自己以后的路会有充分的预估。”
“20岁从事建筑行业以后,物质条件还算不错。因此会有人认为我义气或者松散。不敢说建筑让我心里涌出一团火,40岁为起点的房地产开发领域,我仍旧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点燃整个开发人生,我知道怎么去一步步做事情。”杨建伟如此收尾。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时间:2012/4/26 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