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学员风采
 

董廷之:品德承载能力 品牌铸就辉煌

董廷之 山东海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执行副会长
 
 
品德承载能力 品牌铸就辉煌
 
在当今房地产开发市场,能够凭着500万元资本潜心打造名盘并一举名扬天下的,在中国房地产商中屈指可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急剧的社会转折和凸现的社会际遇,造就出一批具有独特时代经历、独特成功阅历的人;当我们试图探寻他们的成功轨迹时,总能看到其迥异于常人的禀赋和能力——在时代浪潮中坚持理想,在风云变幻中不懈追求,在生活态度上积极向上,在人生拼博中自强不息……
山东海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廷之所操作的城市主人项目,通过了国家AA级住宅性能认定,荣获中国人居环境经典住宅称号,市场销售中踊跃争购、一房难求。不仅仅实现了操盘层面的成功,更是摸索出一条独特的文化地产之路。这些闪亮成功的背后,支撑他的是丰富的人生历练得来的坚韧毅力和始终将品德作为立身之本、把文化视为事业之根的人生信念。
十五岁就成为文艺团体职工、二十多岁当大学老师、三十多岁为省委领导秘书、副县长、四十多岁成为企业管理者,如今是一名卓有成就的房地产开发商。诸多职业集中在他身上,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董廷之都用蘸满热情的笔墨书写就一页页辉煌的篇章,闪耀着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光芒。
 
 
领导篇:心地坦荡  自强不息
企业篇:汇水亲文 铄古铸金
对话篇:解读楼盘 感悟创新
 
山东海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廷之简介:
1970年      在聊城豫剧团、文化局参加工作
1978-1982年 山东师范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1985年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
1985-1988年 山东大学攻读中国近代经济史硕士研究生
1988-1991年 中共山东省农工部、省农委、省府办公厅科长
1991-1995年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科长、副处长、省委副书记秘书
1995-1997年 邹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7-2004年 山东省南郊集团经营管理处处长
2004-2006年 山东省南郊集团副总经理 山东省南郊集团聊城三庆置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2007年1月 兼任城市主人项目总经理
现任 山东省南郊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城市主人项目总经理
山东海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领导篇:
心地坦荡 自强不息
 董廷之的人生历程,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更体现着他求真务实,忠厚坦荡的人格魅力
 
文艺团体职工、大学老师、省领导秘书、县长、企业管理者、开发商……对董廷之来说,这一人生经历似乎跌宕起伏而又水到渠成。然而,众多传奇色彩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其中的曲折与艰辛不言自明。
在董廷之的人生之路上,通过一点点若隐若现的情节,我们可以捕捉到这位山东汉子身上所具备的一些独特的性格。比如,他的执着与真诚,他的勤奋与善良;再比如,他沉稳的个性、进取的心态、超脱的境界……董廷之将要书写的精彩人生,早就标注着别样的风采……
 
“鲤鱼”与“龙门”
上个世纪中国二元结构社会中,城乡之间有一座桥,跳过去的“鲤鱼”就进了“龙门”。
1966年,董廷之小学还没有毕业,在“样板戏”和群众文艺盛行的年代,喜欢上了吹奏笛子,多次参加县里的文艺调演,成为四乡八邻闻名的“小童星”。在复课闹革命的呼声中,新成立的县第四中学招生,董廷之应考因文理成绩优秀,被编入高中部就学,成为学校最年幼的高中生,学习成绩却经常位居第一名。
1970年的一天,村里的几个小伙伴要到地区行署报考剧团演员,而董廷之恰好准备进城买几个电子元件以备上课时做试验,大家便欣然结伴前往。而正是这次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情,却改变了董廷之一生的命运。
小伙伴们考试时,因为紧张一直找不到感觉,情急之下想起了在门外等候的董廷之。他们请求主考老师,让董廷之吹笛子帮他们起个调。由于平时他们经常合奏,董廷之很容易地配合小伙伴完成了考试。出人意料的是,考试结束后,老师笑着对董廷之说:“你回去跟家人商量一下,来剧团上班吧。”
同去的小伙伴没有一个人入选,而董廷之却“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人“考”上了地区剧团。在样板戏红遍全国的年代,年仅15岁的他走出了乡村,正式参加工作,简直是一个奇迹。进入剧团不久,因表现优异,董廷之被调到文化局。
在文化局工作期间,董廷之又重新拾起辍学后放下的笔,向领导虚心学习请教,搞文学作品创作、写文史宣传材料,使自身的文化修养得到长足的提升。
上天永远眷顾“凡事予则立”的勤奋之人,幸运得益于人生追求的认真执着,一旦投入事业就要追求尽善尽美的人生态度,让董廷之邂逅了又一个难得的机遇……
                                                                                           
“转折”与“舍得”
 
1978年,文革结束,百废待兴,而高考也在此时恢复。这成为多年来坚持不懈学习积累的董廷之等来的又一次机遇。紧张地复习一个月后,董廷之以优异的成绩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大学毕业时,因为专业方面表现优异,董廷之被留校任教。执教三年后,董廷之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大学研究生。
1988年,正是学历热的年代,获取硕士学位的董廷之面临着多个就业选择。本来到高校执教是董廷之的首选,但学校给老师们安排的却是集体宿舍,需要三四位教师同居一室。此时的董廷之已经结婚生子,他不忍心妻儿无处安身,更不忍心让室友为了给他的家庭腾房子而到校外另觅住所。犹豫再三,董廷之忍痛割爱阔别校园,进入住房相对宽余的省委机关工作:他要实现一个住房梦,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空。
琐碎的机关工作难掩董廷之优秀的品德素质及文化修养。1991年,董廷之被领导推荐为省委副书记机要秘书。这让董廷之能够跟随领导考察全国各地,目睹并亲历了很多宏观决策过程,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造就了董廷之敏锐的洞察力与果断的决策力。
1995年,董廷之成为山东邹平县副县长。出身基层的他铺下身子真抓实干,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做了很多开发项目,争取建设了两座大型平原水库,为该县经济崛起并进入百强县贡献了力量。当年的《大众日报》也对董廷之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标题是“民不富,心不安”。
1997年,山东省委办公厅组建南郊集团,董廷之被调回省城参与组建工作。新建单位主要承担省委机关的接待服务管理,在南郊宾馆的园林别墅中办公。相比以前的工作经历,这个岗位安定而清闲。可能是领导眷顾,也可能是苍天有情,董廷之不必再日以继夜劳累奔波,又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新居,可以和老婆孩子团聚生活,如此安居乐业,颐养天年,岂不乐哉?
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饱经风雨后跨进大学殿堂的那代人,都铭刻着时代的烙印,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振兴中华的奉献精神。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迁中,他们那种坚定的信念,进取的心态,沉稳的个性,超脱的境界是最为珍贵的财富。他们身上的精神火花和蓄积的能量,注定要迸发出来,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会干出一番事业,回报人民、造福社会……
 
“责任”与“使命”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忙碌惯了的董廷之是一位闲不住的人,事业心和使命感催促着他对社会和事业反复地进行思考与探索。“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向是市场。”依据现代中国经济研究的理论素养,董廷之判断“房地产产业将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带”。
南郊集团领导班子接受了董廷之的建议,在做好接待服务主业务的同时,走向市场经济主战场,“自强不息,拓彊置业”,到各市地开发房地产。董廷之也由此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协调组合各种社会资源,探索“以经营养接待,以接待促经营”的发展路子。
 2004年,南郊集团正式进入聊城开发城市主人项目。该项目缘起于中国江北水城——聊城市区内东昌湖畔港商手中一片久未开工的绝版地段。项目周边环境优美,却因多方面原因导致开发停滞不前,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块癣疥。受聊城政府邀请,南郊集团有关领导对该项目进行了考察,决定与山东三庆集团公司合资成立项目公司,与港商合作开发该项目。
 但世事难料,因拆迁配合工作认识上出现分歧,南郊集团与港方的合作难以履行。项目耽延三年仍未启动,而南郊集团前期融资投入了1亿元资金,仅财务费用一项每年就达近千万。几年折腾下来,项目工作人员士气低落、人心涣散。期间,时任山东省南郊集团副总经理的董廷之受领导委派,对该项目进行开发手续的协调办理。
 找领导、访老乡、求同学、请律师,几经周折,到2006年底,董廷之终于协调理顺了土地问题,并很快完成了拆迁。2007年春天,项目正式启动,董廷之被推任为项目总经理,开始书写他更加精彩的人生。
求学、执教和读研,董廷之在大学校园度过了十个春秋,对城市居民难乎其难的住房问题深有体验。那正是中国教育突飞猛进的年代,各行各业渴求人才,每年大学扩招,校舍一年比一年紧张,他深深感到住房紧张的困窘和家庭生存的无奈。
在告别山东大学时,董廷之从未想到会投笔从商,更没想到能加入房地产开发的行列,在美丽的江北水城东昌湖畔建设一处家园,把多年来积蓄的渊博文化元素融入建筑,打造出令人称道的文化地产楼盘。
万事皆有轮回,20年后董廷之再续房缘,开始义无反顾地迎接人生新的挑战。
 
“风险”与“挑战”
古语云:“与人不谋,劝人盖屋”。城市主人项目启动之时,房地产业已是社会各界万箭齐集的靶子,沦为反腐败斗争的突破口、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处以及贫富对立的活写照。背负着责任与信心,董廷之义无返顾。
聊城东昌湖畔地块是众所周知的老大难问题,不仅有港商,先后还有众多公司染指,都是无功而返,遗留问题很多,仅仅因拆迁引发刑事案件就有六七个人身陷囵圄,影响之大全省有名,很多公司望而生畏不敢问津。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地块上建楼盖屋,缺乏胆识,稍有不慎,都可能身败名裂。
很多好心人劝董廷之见好就收,激流勇退。但董廷之却认为,“有政府支持,有领导和股东们的信任,做一件造福社会和有利于百姓的好事,这个风险值得冒。”董廷之表示,“风险也是机遇,只要我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埋头干事,就一定能向当地人民交一份合格的考卷。”
接手项目后,董廷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单位投资仅仅510万元,加上合作伙伴三庆公司的投资,总共1000万元。要撬动规模6亿多元的项目,谈何容易?高息融资1亿元仅仅解决了土地款,项目工程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只能从项目自身想办法”,在股东们的支持下,董廷之果断采取了提前预售、单位团购、价格低开高走,施工单位垫资等方式,苦心支撑奄奄一息的资金链,维持项目艰难的开发经营。
“项目之初,无品牌、无班底、无历练,而工作人员已经等待了三年,人心涣散。组建公司团队,精简组织结构,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工作推进过程中,再好的决策也难以有效执行。”在董事会的支持下,董廷之将项目原先的九部一室精简为管理、建楼、售楼的三个部室,并大胆启用培养年轻人,建章立制,明确了企业奋斗目标,统一了员工思想,建立起公司企业文化,一扫职责不清、扯皮推诿的陈因旧习,使公司执行力、凝聚力大大增强。
董廷之心里非常清楚,房屋质量是项目开发的根基所在,直接关系到每位业主的切身利益,决定着项目未来的市场命运,“因此,一定要保证让业主买的放心、用的顺心、住的安心。”在具体工作中,董廷之首要抓的是工程质量。项目伊始,公司组织申报了建设部AA级住宅性能认定小区(我国目前最为科学的住宅评定标准)。为了实现达标,成立了由总工为首的质量委员会,形成定期巡查制度,请物业公司在项目开发前期就介入监督工程施工,加上工程部、监理公司,形成四道关口把控工程质量。他还多次请部、厅、局各级技术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到工地召开现场会,检查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质量过关。
对房屋质量的执着,让董廷之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每天早晨6点多钟,就能在工地上看到他的身影,每个施工环节他都要详细询问。工地上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董廷之第一个发现。在他的影响下,公司每位中层干部的办公室都备有一套安全帽、长靴和手电,无论黑夜白天,只要有时间就去工地,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正是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充分保障了城市主人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顺利通过了国家住建部AA级性能认定,成为聊城市首批通过验收的小区。
资金、管理、质量,董廷之上任初的三板斧,个个击中因项目长期停滞存在的弊病,一扫沉闷三年来的阴霾氛围,项目前景曙光初露。但最终要实现董事会的要求,真正把项目做好做精,难度很大,压力很重。
“路漫漫而修远兮”,董廷之还需要为之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心血。
 
“风雨”与“彩虹”
房地产是中国新兴的前沿产业,这与董廷之在山东大学读研究生时攻读的经济史专业差距很大,与他在省直机关接触到的宏观经济层面问题以及在邹平县从事的微观经济环境也有较大区别。而城市主人项目的特殊性也与董廷之以前开发过的几个楼盘大相径庭。如何让这个项目取得创新性发展成就不朽之作?如何融入江北水城千年文化获取更高的社会价值?项目成功后如何留下经营模式、人才和品牌,为集团持续发展奠定百年基业?
带着这些问题和疑虑,董廷之在百忙之中走进了北京大学,在房地产总裁黄埔班刻苦地研读房地产全程策划、战略策划、品牌策划、投资策划等理论,尤其是对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班特聘老师朱曙东先生的全程策划模式领会至深。
通过学习,董廷之结合项目实际,提炼出了“亲水汇文,铄古铸金”的主题概念,并使之贯穿于开发、建造、营销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倾心打造文化品牌房地产,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文化地产之路。
在许多城市弥漫一片开发躁动,对文化传承和创新执着追求的职业操守日渐遭受金钱侵蚀,已经成为十分稀缺精神资源的氛围中,董廷之临危受命,面对备受诟责的房地产行业,问题重重的房地产项目,负大任举重若轻,操小盘一鸣惊人,让我们更多看到了他诚实、忠贞的品德和坚韧、执着的人格魅力。
2010年5月15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先生率领全国几十位房地产总裁和高管人员视察了城市主人项目,并欣然命笔题词:“延续千年文脉,领航水城人居”。山东省委多位秘书长也数次视察了城市主人项目,给予非常高的评价。
今年国庆节前夕,董廷之受北京大学之邀向全国各地近百名房地产总裁和高管人员讲授了房地产开发流程管理和文化地产之道,引起同学们强烈的共鸣,受到北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北京大学曾是董廷之当年心仪的国学殿堂,只是为了方便照顾家庭才选择进入山东大学,放弃了北大读研的夙愿。“天命之年,得以进入北大求学授课,也聊算弥补了自己一个心愿。”董廷之对此感慨不已。
2010年11月15日,国家住建部在上海召开了A级住房性能认定颁证大会,董廷之登台从刘志峰副部长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AA级认证铜牌,而城市主人项目的团队也被大会选为20个A级住宅品牌企业之一。从此,品牌引领水城人居进入AA时代。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董廷之是一位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人,不论是教书、从政,还是企业管理,在所从事的每一个行业,他都会出类拔萃。
作为一位开发商,城市主人项目中更是凝聚了他的品德、心血和智慧。对项目的投入与执着,让他在项目上一盯就是三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没有节假日,早起晚睡,很少能与妻子儿孙享受天伦之乐。他甚至放弃了多次仕途升迁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热衷的文化地产事业中。
历经六年磨难、三年建设,城市主人项目在文化地产之路上大放异彩。聊城人民也踊跃购买,现在已是一房难求。而这,是对董廷之废寝忘食、无私奉献最好肯定与回报。
君子坦荡荡。不知道是山东人共有的性格哺育出董廷之这位成功的企业家,还是董廷之这样的企业家造就了山东人的口碑。或许,事物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无所谓谁先谁后、孰轻孰重。
 
 
企业篇
 
汇水亲文 铄古铸金
 
往日遍地水坑泥潭的市郊已经成为东昌湖畔一道靓丽的城市主人名片,引领聊城地产市场进入AA时代
 
 
城市主人项目位于江北水城——聊城市城区东昌湖西岸,占地225亩,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米,涵盖多层、花园洋房、小高层、联排别墅、独栋别墅、商务楼等多种物业类态。
作为聊城市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实现“打造江北水城,建设靓点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城市主人”自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经过3年多的开发历程,现已有1000余套房屋拔地而起,近800户业主陆续接房入住。往日荒凉的市郊已成为东昌湖畔一道靓丽的城市主人名片,展示了江北水城飞速发展的崭新风貌。
城市主人项目楼盘的竣工面积、销售速度、楼盘价格均一直位列聊城市前茅,“进水城,找主人”的声誉传遍鲁西大地,在当地赢得了“规划好、质量好、管理好”的三好美誉,并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AA级性能认定,获得了“中国环渤海典范楼盘成果奖”、“中国人居环境经典住宅”等称号,名声大噪,享誉神州。
 
做足水文章,体验湖生活
城市主人项目位于东昌湖西岸,距离湖水步行仅500米。东昌湖水域总面积近6.3平方公里,周长16公里,是我国江北最大的城内湖泊,又名胭脂湖,与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并称中国三大城中湖,享有“南有西湖,北有东昌”的美誉。聊城人世代在东昌湖和运河边居住,有天有地的庭院是他们熟悉的家园,墙白瓦青是他们钟爱的颜色。湖与水承载了水城历史的延续,湖与水寄托了水城人居的企盼。
项目开发之前,三庆置业董事会就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毗邻东昌湖畔的优势。公司邀请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做规划设计方案,聊城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做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澳大利亚HC公司和香港畅意园林设计公司做园林规划设计。
公司领导和总工与建筑设计师们亲密无间对话合作,共同勘探现场,携手到各地考察名盘,边看边研究讨论设计方案,切磋对建筑空间的合理安排,推敲设计创意的精确表达。在国家住建部、省、市专家指导下,历经三年沟通磨合,三易其稿,最终定稿的小区规划设计从“水文化,湖生活”为主题,升华为“打造中国湖水精品社区”的设计理念,对项目的风格、布局、空间、户型、朝向、功能到实用性、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经济性、均好性等方面精心谋划,精益求精。
项目规划首要考虑的是观湖的均好性。除了做好高低楼差,还设计了大面积中央水景及贯穿小区的循环水系。在建筑造型上选择现代简约的中式外立面设计,细腻典雅的特色楼面坡屋顶造型。景观打造上,中央水景穿插遍布小区的循环水系,搭配极富中国园林特色的院落式景观,家家湖水、户户阳光,凸显水韵生活。规划方案空间恢宏,错落有致,单体设计精雕细刻,独特创意,空间、要素、意境依靠湖水这个主题一气呵成。
城市主人项目以庭院为居家特色,诠释齐鲁燕赵之风兼江南水乡余韵,精湛演绎荟萃水城风光、典藏千年文脉于一方庭院中的精神内涵,充分挖掘聊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做足水的文章,努力打造聊城最好的人居环境,赢得了当地政府,专家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传承千年魂,唱好人文戏
 千年古城东昌府,大运河滋润出了明清两代五百多年的金粉文明。当年,“烟火相望,不下十万户”;运河上“舟楫如云,帆樯林立,沿街商铺鳞次栉比,百货灿陈”。历史的繁荣为聊城遗留了众多的古代建筑,至今矗立在湖岸河畔,为古城增添了无穷魅力。
由于运河的南北文化交流影响,聊城的传统民居受苏浙一带建筑风格影响颇深,呈现出白墙、青瓦、坡屋顶的与中国北方迥异的江南风情来。城市主人项目延续千年文脉,读透这些历史中的人文关怀,把其中的的精华汇集到项目的建设中来,也就打牢了创新的根基,获取了铄古铸金的精神动力。
方案设计环节是项目开发的关键点,项目主题概念的落脚点,工地现场施工建设的出发点,前期开发与后期开发的结合点,对项目未来品质打造、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影响至深,举足轻重。经过与设计师反复探讨,历经三次调整,绘就了楼盘单体施工的蓝图。整个项目以水为纲,以湖为界,以千年古城为背景,将房顶起脊的各种类态楼房和配套设施巧妙融合,中式现代,简约时尚,恢宏大气,浑然一体。
小区轴线明晰,均匀对称,简繁有序,中间穿插配合大面积湖面水系和中国园林特色的院落式景观、绿化、小品,较好地兼顾了“相融性、归属性、均好性、舒适性、生态性、人文性”置身其中使人感受到“天人合一”文化内在功力的强烈震憾。
在小区建筑风格、外立面设计、景观绿化打造等各类建筑语言上,力求硬件实体支撑和展现文化地产主题。比如项目楼房外立面线条丰富,造型典雅,浅色灰瓦坡屋顶与古城融为一体,中式现代的风格,沉稳而不失时尚。建筑改进凸显人文理念,与当地的居住习惯相契合,并大胆创新,前卫引导,比如将多层类态改为花园洋房,满足了业主对阳光小院的需求。户型设计上,更加紧凑,提高住房率,实用性大大增强。
项目注重节能环保,引进PRM专威特外保温系统、屋顶太阳能、威卢克斯窗等现代先进建筑材料和技术工艺,增强房屋使用耐久性的同时,扩张人与自然的离合空间。创新打造周全完备的智能化建筑,实现“人行千里外,家在手掌中”的先进功能,人性化的时尚理念,打动了无数购房客户的心。具体到小区绿化中,绿植密度梯度层次上严格把关,多选择国槐、合欢等具有文化寓意的树种。在人文景观建设上,展示文化风采,引入书卷模型,修建“六知”桥,雕塑胭脂女,构筑赛书台,演绎古城千年文化名人逸事,深遂而简明的人文概念展示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
 有计划地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是唤醒、激活乃至张扬城市主人小区建筑内在文化元素的展示检阅。项目在社区广场多次组织京剧消夏晚会、仲秋联谊会、业主恳谈会、儿童联欢会、全国诗文摄影大赛等,文化走进社区,成为与市文联精神文明的共建基地。欧阳中石先生欣然为项目题写“城市主人” 案名, 大师画龙点睛,字字千斤,承载着厚重的千年水城文脉,凸显了现代以人为本的社会时尚,蕴藏着对楼盘产品价值观和文化取向的暗示,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归属感、温馨感,让人感到一种尊严。由董廷之作词的城市主人之歌《枕在湖上的梦》,展示聊城悠久文化历史,表现城市主人优雅的小区环境。
通过各类文化建设活动,促进了工程设计优化、功能配置完善,环境打造精益求精,项目文化品牌的辨识度日益提升,城市主人项目如今已成为聊城东昌湖畔一道靓丽的城市名片。
 
创新式营销,亲情式社区
 “上兵伐谋,其下攻城”,城市主人项目在市场调研上找准空白点,立足项目水文化优势,汲取悠悠绵长的文化底蕴,提出“把握高端,融入主流,领航水城人居”的营销思路。
在宣传推广上,重视项目包装,突出“第一”的影响力策划,凸显“第一”概念:花园洋房第一(开创了江北水城的花园洋房时代),社区绿化景观第一、第一样板间,价值第一、价格第一;深化“唯一”形象:唯一湖西精品社区、唯一独栋别墅产品、唯一小区主题歌、唯一小区循环水系等等,打造高性价比,当好市场领头羊。
在推广方式上,积极创新。项目结合当地特色,组织大型鉴宝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聊城民间寻宝鉴宝,倾城轰动,人涌如潮。打好政治牌,组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型征文比赛活动等,并结集出版《激荡三十年》一书,记录聊城三十年来的时代变迁的诸多历史重大事件,当地文人志士争相收藏,影响广泛且深远。近期,项目与聊城市文联组织了“感恩水城六年,共建和谐家园”文艺晚会,北京和聊城艺术家联袂进入社区献艺,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城市主人项目以文化营销为主,配合概念营销、聚焦营销、互动营销、口碑营销、物业营销、公益营销、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走出一条复合营销之路,销售价格、销售速度名列水城房地产业首席,小区业主满意度在聊城市各楼盘中名列前茅,保证了项目的持续热销,赢得了“规划好、质量好、管理好”的三好美誉。
在推盘方式上,项目针对综合物业类型楼盘,优化推盘组合,争取项目利润的最大化。同时,密切跟踪市场情况,抓准时机,采用集中开盘的方式,引爆市场,波浪式前进,价格螺旋式上升,如小高层每平方米单价由3500元左右两年内提升到5000元以上,最高达7800元,这在一个四线城市无疑是放了一颗卫星。从项目整体来看,保证了资金链的良性循环,加快了整体开发节奏,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铸品牌,品牌创价值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项目操作层面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拿走了多少东西,更多的是由此留下的东西所决定。房地产商的最高追求就是留下百年建筑,奉献有文化的建筑品牌。
城市主人项目以“延续千年文脉,领航水城人居”作为主题进行全程策划。项目规划设计之前就举行了“文化与城市建设中的房地产开发暨城市主人项目文化定位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家和省市专家会诊把脉,将项目的建筑风格确定为“中式现代”。到国内外考察城市建设和名楼靓盘,学习借鉴先进的建筑科学和工艺技术以及建筑材料,这一切都是为了充实完善并服务于传承水城文脉这一建筑理念。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城市主人项目管理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和科技含量。城市主人的建设者,正是怀着铄古铸金,造福社会的胸襟,埋头干事,将过硬的产品品质、领先的风格品位贯穿在项目建设中,奉献江北水城建设,打造文化地产品牌。
目前,在城市主人购房的有文联主席、美协主席、图书馆长、电视台长、医院院长、专家学者、作家诗人等知名人士,有国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有市、区、县各级各部门的政府官员,有北京、上海等各地的离退休干部,远在大洋彼岸的美籍华人在网上获知信息也赶来求房问舍,就连在聊城开发多个楼盘的房地产老总们,也欣然在城市主人小区安家落户,可谓群贤毕至,精英荟萃,一派和谐。项目在四线城市创造了房价三年翻番的佳话,最终实现了发展的共赢。
城市主人项目为东昌湖畔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聊城重要的城市名片,为政府部门解开了一道长期拖延的难题。100多家合作开发建设单位,付出的汗水也得到了回报,大家的劳动成果都凝结到城市主人这个名牌之中,获得了社会的尊重,推动各自企业品牌的提升,赢得了更多的市场青睐。居住在小区内的业主,感受着舒适的社区环境、安全贴心的管理服务、持续增值的品质物业,安居乐业,倍感欣慰。
目前,“城市主人”品牌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进行注册,并开始复制到临沂、济南、淄博、烟台等地。城市主人品牌的感召力、震撼力、凝聚力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对话篇:
解读楼盘 感悟创新
 
城市主人项目,实践并贯穿了董廷之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并最终成为文化地产名牌
 
作为引领聊城房地产市场走入2A时代的名盘,城市主人项目的成功模式值得所有房地产业者学习与探讨。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聊城三庆置业有限公司立足于打造文化地产名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我们一起聆听山东海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廷之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和特色的精彩解读。
 
记者:您认为建筑与文化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
董总: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化的具体存在千姿百态,在不同深度层次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互相交流,萌生出新品种新形态,精彩纷呈,从而构成了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自从地球上人类产生那天起,文化就伴随着人类的休养生息绵延发展。
建筑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于自然界的产物。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建筑物虽然是实体的,但它所能揭示的却包括了生活的全部,都说它是文化的缩影、凝固的艺术、时代的镜子,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更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对立统一、不可分隔、系统集成、互为表里的关系。正如建筑学大师梁思成所说:建筑是人类文化的历史,是人类文化的记录者。
 
记者:您如何解读建筑文化?
董总:人类因为挡风避雨、遮阴御寒的需要而学会修房盖屋。从远古的巢木为穴到当今的高楼大厦,都凝结、闪烁着不同历史时代人类的社会文化。
人们需要建筑来居住,甚至一生中的主要时间都在住宅中度过,就会自然而然地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情操、风俗习惯、文化素质、审美观念、民族观念、地域观念、宗教伦理观念乃至世界观,以不同的文化形式,通过建筑语言不同程度地展现出来,形成特有的住宅文化。
杜甫草堂、五柳茅棚、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不奢华,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世代为人景仰,关键是住在里面的人情感能得到释放,精神能得到解压,住得舒适如意。建筑失去人的参与,失却文化意境,说得再好也只是一个没有生气的物化固体。可见建筑文化不仅属于业主、建筑设计师和开发商,它更多地属于全体市民和公民,甚至属于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
没有伟大建筑文化的伟大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伟大时代也不能没有伟大建筑文化作为表征。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化大生产和信息化浪潮推动着人类居住方式更新创新,要求住宅不仅具有居住休憩这一主要功能,而且还要具备学习功能、工作功能和娱乐交往等功能。功能需求增多,建筑材料更新,科学技术进步,但建筑文化如影相随,永远引导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因此,房地产开发绝不是简单的盖房子,而是蕴藏着深奥的内在规律和强烈的社会文化诉求。
 
记者:城市主人项目被成功打造成地产文化名牌,你当初是怎么萌生策划这个主题概念的?
董总:还是从中国建筑史说起吧。以土木构筑体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人文意识和灿烂的建筑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与古代西方建筑的石头文化相较各有千秋。但后来的发展却步入先天不足,后天多难之路。正如建筑大师林徽因先生所说,“中国建筑直至成熟繁衍的后代,竟仍然保存着它固有的结构方法及布置规模,始终没有失掉它原始面目”。
19世纪下半叶洋务运动发起,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提出了许多新的建筑课题。新建筑、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设计,西风东渐。到20世纪抗日战争前,中国沿海城市建筑逐步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传统的老式建筑和转型后的新式建筑开始并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断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后60多年,我国建筑文化发展基本上未能摆脱其他文化的强烈干扰和影响。建国之初,虽然曾有过一段对“民族形式”的短暂探索,但我们的建筑界却长期向前苏联学习并不先进的那一套,又有十年动乱的破坏,再则受限于经济能力,民族建筑文化上未能有大的作为。
纵览中国的百年建筑史,能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时间并不多。
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城市建设和建筑创新提供了基础和空间,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过去落后经济所致的文化自卑,使得西方文化泥沙俱下地涌入中国,神州大地洋风劲吹。有的人仅仅为了利润而不负责任地迎合社会的不良心态,或者利用大众的知识匮乏,奴化我们的建筑文化,无视历史、社会、资源现实,“打造”并鼓吹各种贴着“洋”标签的“风格、流派、主义、手法”,使得中国的当代建筑文化,沦为对西方的简单追随和模仿。更可怕的是有些追随和模仿并等不同于拿来主义,往往异化为“舍其精华、取其糟粕”,把中国当代建筑文化引入了歧途。
2006年,国内一批专家学者发起了一次“百年建筑,中国创意”的大讨论,引起我的关注。如何在建筑领域进行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活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用新的技术表达时代精神,在世界范围内凸现中国建筑的创新能力,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情结。
主掌城市主人项目后,我就想到寻根建筑文化,结合国际时尚,探讨中式现代风格的设计,让建筑融入千年古城。于是,就同策划和设计人员一起提炼出了“延续千年文脉,领航水城人居”这一策划主题。
 
记者:你比较了解聊城的地方史。平心而论,您最热爱这里的什么?
董总:2500多年的历史沧桑,为聊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古运河、光岳楼、山陕会馆闻名遐尔自不必说,但最让我钟爱和景仰的还是海源阁。
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总计藏书22万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与北京的文渊阁、皇史宬,宁波的天一阁同为中国历史上公私藏书四大典范,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哺育了当地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海源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的一大渊薮,世界文明宝库中的无价珍藏。拂去历史的尘埃,深入认识海源阁的文化价值,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里文风炽盛,清代开科112次仅此地就先后脱颖而出3名状元;为什么百年北大大师云集,竟会有从这里走出去的三人先后执掌校印;为什么这里会发生“六尺胡同”仁让、武训乞讨办学这样的文人逸事;为什么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中的许多故事都会发生在这片土地。当然也就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会在项目中轴线上的大门口雕塑一本大型铜质书籍模型,那正是标识着城市主人项目对传承千年文脉,创新水城建筑文化的开发导向,是对博大精深的海源阁文化宝藏的庄严纪念和奋力弘扬。
 
记者:今年10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仅为你们的项目授予AA级性能认定证,你们的公司团队还同海尔地产集团、绿城房地产集团、远洋地产等大型企业一起,被选入全国年度20家A级住宅品牌企业。在实践中,您是如何进行公司团队文化建设的?
董总:从项目启动,我就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一,树立一个信念,即“堂堂正正,埋头做事,争创一流,造福社会”。把这一信念灌输进每一位员工的心灵,期待付诸大家的行动。二,针对当初项目人员芜杂,职责不清的问题,创新两个机制,即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决策,接下来大家“干的干,看的看,监督执行两条线,监督把好两头关,执行放开手脚干”。集团派驻人员年龄较大,政治素质好,主要做好前期合同、图纸、预算把关和后期工程验收、业主关系维护等两头的监督工作;中层管理人员年轻有为,工作热情高,执行力强,放手冲在前面,大家彼此配合得非常好,同心协力做贡献。三,做到三个保证,即保证工程质量、保证经济效益、保证廉洁从业。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企业奋斗目标。四,贯彻四好要求,即“建设一个好项目,合作一批好朋友,培养一批好人才,塑造一个好品牌”。
“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加起来有十个方面的文化内容,既有对员工品德的要求,又有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也明确了企业的目标,将人才培养、品牌塑造有机融合,是一个企业的用人观、价值观、方法论的集中总结。
这一工作思路是结合我多年学习研究心得,在开发实践中与同事们一起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公司内得到共同认可,砥励着公司上下每位员工,融入开发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了项目运作顺利进行。
 
记者:打造品牌是城市主人项目的开发目标之一。在品牌达标方面,您最主要抓了什么?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一批好人才”是我们“四好要求”的重中之重。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学习委员会,我担任主任委员,首倡“城市主人是个大学校”,督促公司员工学习。我带头学习新知识,经学习考试先后取得房地产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证书、注册高级验房师资格证书、中国房地产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等。员工学习考证热情也很高涨,现已有10余人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验房师等证书。员工整体素质产生一个飞跃。
在人才使用上,我们大胆培养和启用新人,部门经理年龄基本都在30岁左右,经过具体工作的磨练,逐步成熟起来,独当一面。尤其是营销部经理,年龄才25岁,与项目一起成长,业务进步很快,已经在当地崭露头脚,能策划,善管理,文化底蕴较深,行业内赢得了较高的声望。
 
记者:要打造文化地产品牌,您认为开发商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董总:素质要求应该说很多,从精神和文化层面看,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要有思想,有追求,勇攀高峰。建一片楼房犹如用心书写一篇论著,要有构思、段落和层次,而景观绿化、艺术装饰和砖瓦、石料、钢材、水泥、木材是表达文化主题概念的建筑语言。只有小区楼房的主题立意高,文化底蕴深厚,建筑符号运用合理,空间功能搭配适当,户型环境珠联璧合,人文生态相得益彰,才能实现相融性、人文性、生态性好,给人以归属感、舒适感、温馨感。开发商要具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追求,想建房、学建房、多建房、建好房,争创一流、追求卓越、造福社会。
二是要有文化,有修养,厚积薄发。目前,房地产已经从数量上的增长进入到质量上提高的发展阶段,建筑也由抄袭复制回归到文脉传承的发展轨道,文化和品质得到业内的关注。有位建筑大师早就说过:建筑是一个把艺术创造与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它所需要的不只是奔放的创造力,更需要严谨的测量、技术的平衡以及为他人设想的体恤和巧思。新的形势对开发商的文化修养和开发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是严谨的态度,先进的技术,还要有底蕴深厚的创新,担当社会重任的人文关怀等。那种盲目崇洋媚外的抄袭复制,或者简单复古的抱残守缺,开发赚钱一走了之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做有责任、有素质、有创新实力的开发商,创新建筑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打造百年建筑,奉献社会精品。上海经贸大厦启动了中国古塔神韵,北京长安街上中式楼群展示传统元素回归,通州运河岸上的院子呈现出高、深、大、美的院落精髓,既继承了建筑文化传统,又结合了现代功能需求和科技发展,在这方面,那些“腹中贮书百万卷,独留巧思传千古”的建筑大师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三是要有见识,有魄力,探索创新。房地产是一种物质产品,它与开发地段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有密不分割的联系。它和一切实用产品一样需要美丽悦目的外观,但又必须因地制宜,切忌千篇一律。市场如何定位?方案怎么设计?开发者必须胸有成竹,不可六神无主。项目开发之初,土地问题多,资金匮乏,压力很大。有人好心劝说,就凭几百万资金,建个普通楼盘能收回投资就不错了,还自不量力想玩花样、创名牌、搞文化地产。如果做成死盘,上下难交待,就会里外不落人。因为董事会原定要在这绝版地段上做出精品,公司团队也自信“思路决定出路”的哲理,贯彻“四好要求”不动摇。资金不多可以滚动开发,预售、团购,低价高走,确保塑造一个好品牌出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外建筑的书刊,考察了中外一个又一个的建筑社区,解读其中的瑕瑜错陈,品评各自的是非得失,感悟如何创出自己的文化地产之路。我服赝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叶耀先老院长的观点,GLOBL=GLOBE+ LOCAL,风格理念要本土化,科技工艺要国际化。叶老视察城市主人项目时帮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他的的教诲拨云见日,使我们在文化地产探索中少走很多弯路。
四是要有品德,有责任,献身事业。搞开发要吃很多苦,受很大累。要向政府汇报,找部门请示,约港商谈判,与邻居协调,而且天天方方面面的应酬没完没了。除了处理这些社会正面关系,还要与一些地痞混混打交道。仅说一事吧,我们项目地处市郊,不管寒冬酷暑,夜里要看守工地,不仅是怕丢东西,更怕有人来送东西。夜里拉来几车砖块石料堆在地上要高价,不满足他就别想施工,满足一个就会聚来更多,一天不把他们摆平,就只有安排员工日夜看守,自己下半夜里去查岗。如此种种,经历无数想不到的甜酸苦辣。
开发房地产首先热爱房地产,献身房地产。建筑哲学是“人在深夜听着窗外雷电交加、凄风苦雨声中对人类建筑文明的一声感恩”。从事房地产这种惠及百姓,泽披后世的行善积德伟业,能不穷竭心智、全力以赴?我们历经艰难拿得江北水城东昌湖边绝版地段,原国家建设部窦以德司长评价说“国内没有,世界少有”,如不建出个精品,抱愧于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有怍于领导和董事会的厚望,负疚于物华天宝之地渎责于我辈之手。一位合格的开发商要有“品”,即品质好。要立“德”,即恪守职业道德。《易经》乾卦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说正直的人白日工作兢兢业业,夜里戒惧警省,虽然置身险境,也不会发生灾难。城市主人项目全体员工正是抱着这种态度从事开发建设的。
 
记者:请您谈谈对文化品牌的理解。
董总:在我们建设团队的开发理念中,每一座城市都是一本书,每个房地产项目都是一首诗。诗和书的份量在于主题概念和文化内涵,房地产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文化根底和用心做事。如今部分地方的建筑市场出现一些粗制滥造、功能缺陷、使用寿命不长等质量问题。建筑设计也存在令人厌倦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沉闷格局,这种无特色、无个性、质量差的房地产永远成不了品牌。房地产中的品牌,不是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堆积,而是凝结着建设者汗水、心血和品德,生态环境美、和谐氛围浓,适宜人们居住,人们争相居住,乐在其中,其中有思想、有灵魂,植根于深厚文化底蕴中,堪称精神家园的稀缺建筑物。所谓品牌,往往总是多数人向往,只能少数人享有。
 
记者:打造文化地产,六年磨一剑成就斐然,有什么心得体会?
董总: 从事房地产多年,唯此项目历经三年磨难,三年多的建设,六年多的时光给我留下了很多感想。
我从工作、上学、执教,从政、管理到房地产开发,大半辈子都与笔墨相伴,写了半辈子的字,用过的纸张叠一起早已等身有余。有些形成学术论文,有些融入领导决策,但大多都无踪无影,没有形诸世间。有幸主掌城市主人项目开发,与全体建设者一起真砖实瓦地建起20余万平方米的湖畔楼盘,将热情和理念倾注入有形的楼宇之中,圆了我多年一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梦。项目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AA级住宅性能认定,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经典住宅称号,应当说是有一点成就感。
我为全体建设者感到骄傲,为入住的所有业主感到幸慰。但是我也知道,我们的项目只是有点特色而已,与许多好楼盘相比,还有很多缺陷和差距,有很多细部有待于完善。
创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文化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继续奋斗,认真做事,不敢稍有懈怠。我们牢记着保加利亚建筑大师波波夫名言:“医生的过错可使人长眠地下,建筑师的平庸却把遗憾永留人间”。
为了更多地造福社会,更少地留下遗憾,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拓疆置业,自强不息,我和我们的团队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时间:2010/12/23 15: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