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官方网站 登录 | 注册

地产投融界

最新推荐
中国房地产总裁网 >> 网站首页 >> 地产新闻
 

任玉岭:限购不能走形式

 
限购不能走形式
——访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
文/本报记者扈东玲

任何好的国家政策,一旦遇到官商勾结,就会变质和难以推进。所以要想保房地产业健康推进,就必须大力反腐倡廉,只有这样,“住有所居”才有希望,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从1998年政府关注“房地产能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到今天政府和人民高度关注“房价能不能降下来”,13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让人民“住有所居”的梦想,而是能否在巨大利益面前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调控政策不断加码,限购、限贷、限价轮番上演,商品房“高温不止”,保障房建设问题多多,如何在这个社会集体转型的拐点,让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下去,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为此,本刊记者就当下限购令、保障房等热点话题采访了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
 
限购对房价起不了根本作用
《中国地产总裁》:“限购令:是政府出台的行政管理措施,有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措施之称,有效果,但也有争议,您对于这一措施有什么看法?它是否真的稳得住房价?
任玉岭:限购令,应该说是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限购住房的措施十分必要。
我在5年前就提出过限购建议。韩国人多地少,很早就出台了一户一房的制度。为了限制过度购买住房,造成社会住房供应紧张,采取了“超购”重税制度。
中国人多、地少,13亿人口,要保吃粮,就必保18亿亩耕地红线。城市发展的土地十分有限。我们不可能无限制的供应土地,保所有人在住房方面的奢侈需求。相反,我们作为执政为民的国家,一定要保千家万户有房住,保广大百姓能够住有所居。这样,我们必须对住房进行限购。
这次有关方面出台的限购令,实际上是比较宽松的,还不是一户一套的限购,是对购买第三套的限购,这不仅给方便群众留下了余地,实际上也给房地产的发展留足了较大空间。社会上对限购住房出现争议,这是必然的。因为限购就是要拓展百姓利益,这就必然要触及某些人借房发财和借房聚敛暴利的野心,所以这就必然要发生碰撞,必然要出现争议。
这次限购能否控制住房价,我没有把握。我最担心的还是这次限购能否进行到底,和能否落到实处的问题。通过限购打击投机购房,以此降低房价,广大百姓举双手赞成,但是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今天,我们能否真正管着投资购房和投机购房者,在我头脑中仍是一个很大问号。更何况,全国没有统一的住房档案,再加上现在不讲诚信风气横行,用假户口,假人称购房或大量的异地购房,必将不可避免。
关于能否稳住房价问题,我认为,限购能对房价起一定作用,但起不了根本作用。除了有上面担心的原因外,还因为现在的住房建设用地问题存在较多弊端,倒卖土地现象没完全止住,政府对土地升值仍寄较大希望。这种情况下还很难通过限购把房价降下来。
要想把房价降下来,保“普通人”住有所居,根本的措施,还在于能否坚定不移的发展保障性住房,即我经常讲的“可承受性住房”。只有保障性住房足够的供应住房的刚性需求时,商品房的房价才能得以控制,才能得以降低,这是我走了几个国家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中国地产总裁》:您一直关注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并经常到各地考察,对于当下房地产市场备受争议和关注的高房价,您认为导致其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任玉岭:关于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我曾在已发表的不少文章中进行过表述。此中原因,一是人为炒作的原因,就像当年君子兰的价格高的离谱一样,那实际是炒作的结果。    二是银行利息过低,资金都瞄准房地产,房地产成了投资增值的重要标的物。三是国外热钱涌入,我到中东几个国家,了解到他们在中国投资项目,有相当一部分是房地产。四是华人回国买房,因中国经济发展快,房价升值快,在国外的侨胞,有不少人看中在中国买房增值效益,于是都热衷在中国卖房。我也曾经常受国外朋友之托,多次在中国帮助选房子。我去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时,先后十个导游和司机中,除一个老外和一个刚去念书的大学生外,其余8个人都在中国买了房。主要在上海、北京、厦门和深圳。有的人买了三套。
有人说,房价高涨,主要是刚性需求造成的。在早期的房地产发展中,确有刚性需求的推动,因为我们改革开放前,长期的“先治坡、后治窝”的发展方针,造成群众住房困难。于是需扩大住房、改善住房的人数十分之大,对房地产升值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现在的房价高得离谱,已经不是刚性需求在推动了。真正的需房户,买不起房,刚性需求者已经是对住房可望而不可及了。因此,今天不能再用刚性需求推动来解释房价高升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房价高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胀造成的。我们为求得经济快速发展,促进GDP的高增,在居民消费能力上不去的情况下,把加大投入当作了推GDP上升的主要途径。于是,资金大量涌向社会,造成物价通胀。特别是金融部门的高速扩张,也造成社会资金膨胀,助推了房价高涨。央行资金2002年底5.11万亿元,到2010年上升到26万亿元,增长4.09倍;银行资金2002年23万亿元,2010年上升到94万亿元,增长3.09倍,广义货币(M2)2002年为18.5万亿元,2010年上升到72.5万亿元,增长2.92倍,而同期经济总量只增长2.31倍。货币增幅远高于经济总量增长,这才是通胀的根本原因,也是房价不断加翻的真正背景。
在社会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资金大量流向少数人的口袋,也是投资购房和投机购房大量产生和促进房价高企的背景。从行业收入差距看,就高达1:15,而同期日本为1:1.6~2,德国、加拿大、美国、韩国为1:2.3~3.1。这样大的行业收入差距,必然导致少数有钱的人买房的套数不断上升,而急需住房的人群望房兴叹。一套房几家住,一间房隔成几个小间向外租的现象,足以说明,很多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和租不起房的真实情况。
 
保障房建设要根除隐患问题
《中国地产总裁》:从政府层面来看,一切的调控措施都是为了人民“住有所居”,从保障房建设来看,开发商的参与热忱也是在于利益的驱使,对于目前这种局面,您有什么看法?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该如何正确的对待保障房的建设和使用?
任玉岭:国家出台的调控措施,肯定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以更好的解决“住有所居”的。但是,政策的执行确实有很大难度。其一是部分开发商把利益看得过重,急于暴富心切,他们利用金钱收买学者和报刊替其讲话,反对政府调控政策执行。其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考虑自身利益过多,对“形象”与GDP思考过重,而致中央的调控政策难以贯彻。
再有就是腐败造成的官商勾结,更多的是关注房地产商的利益,而较少考虑百姓利益,也造成国家调控政策的走空和流产。如此,房价不仅没下降,反而在急速走高,百姓住房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面临的问题更严重。包括中央早已提出不许建别墅,可是这几年全国又有多少别墅在不断诞生,特别是北京,一边喊土地紧张,地价不得不涨,而与此同时,一片片别墅的建设和销售又是何其猖狂嚣张。
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存在的问题有四个,第一个问题是保障性住房虽有较高增长比例,但就其总量而言同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我认为,全国各城市都应向重庆市学习,一方面要从数量上加大建设力度,保证充分供应,另一方面就是要真正把价格降下来,以满足群众需求。重庆这方面做的好,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第二个问题是住房建设资金的保障问题。我认为关键在银行,中国银行钱有的是,为什么投商品房很积极,投保障房就不积极了呢?银行是国家资产,应为国家战略服务。银行应该把用于房地产的资金,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银行重视了,资金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另外,也可以对原有居民小区不计土地价格,专门进行房屋改造的办法,可以由政府出面,让住户先交钱的办法,解决住房改造资金紧缺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建设质量问题,现在有些建筑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搞豆腐渣式的保障房,这是应该严厉打击的。但是,凡是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有管理部门的撑腰或官商勾结的存在。
为了防止官商勾结和滋生腐败,我认为保障房建设要组织群众监督小组。并需对住房造价进行事先评估。可以实行先定价,后招标的办法,推进保障房建设。
第四个问题是,保障性住房的覆盖面问题,这方面也应向重庆学习。据我所知重庆的保障性住房是向外来务工人员开放的,而且价格是很低的。而我们有些城市,例如北京,在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始终没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自己的视野。
今天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6%以上,但是在很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虽然统计进了城市人口,但他们却不能享受市民待遇。保障性住房没有他们的份。结果,这样的城市化就成了伪城市化。在北京工作的农民工有的已超过30年,开始没结婚,而今孩子都要到婚嫁年龄了,仍然享受不到保障房。
《中国地产总裁》: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868万套,开工率86%,您认为该如何把这些保障房真正分配到需要保障的人手中?保障性住房又是以拥有产权为主还是以租为主?
任玉岭:棚铺区的改造是解决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抓手,从辽宁开始抓这项工作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全国有重要示范作用。现在一些城市把旧城区的改造都纳入了棚铺区改造,按棚铺区改造政策和办法去做,这是很有好处,很有成效的,应该继续扩大和发扬。
安阳殷都区在旧城改造中,引进投资商,改造居民住宅,让居民代表参与谈判和监督,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充分满足了百姓意愿,彻底改变了强拆强迁,减少了很多上访,减少了很多麻烦。
相反,我们有些大城市把城中区的居民房都给强拆了,而强拆后的地盘都由政府占用了,政府的住宅区建到了这些地方,而把原来的老百姓赶到了郊区,赶到了很远的地方,这是不利于社会安定的,也是不得民心的。
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要考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不易搞的面积过小。保障性住房数量要考虑中国人的收入实际和城市化的需要。现在很多由农村进城的人,因为在城市没有住房,就把赚的钱拿回老家去建房,建了房又不住,这样既浪费了土地,又浪费了资金,居民消费因此难以上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对此问题进行立法,要使那些大量吸引农民进城的城市对进了城的劳动者尽职责、负责任。
考虑到我们的贫富悬殊较大,70%以上的工薪阶层还属于低收入阶层,其月收入还在3000元以下,这些人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全用来买房,一年的收入在某些城市也只能买一平米左右。鉴于此,我们的保障住房,一定要立足这70%的低收入群体,要大力气解决这70%尚没有房住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切重时弊、有的放矢。现在中国几个特大城市都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住房问题最大的城市,这些城市不能有任何借口,使自己特殊化。国家要把这些大城市的住房问题当作主要矛盾,抓紧抓好,率先解决,做出表率。否则,将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然,大城市解决住房可以设个门槛,但不宜过高。应该考虑连续在城市工作年限(在全国各城市的工作年限可以累计),和在本城市工作年限,我认为在城市打工累计10年,在本城市工作满5年的,都应该允许享受这个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在全国城市打工累计10年,在本城市工作有三证的,都应该提供廉租房。
 
行业健康发展 人民住有所居
《中国地产总裁》:回顾我国房地产13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城市化的进展,您认为房地产市场该如何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任玉岭: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有过很多考虑,也发表过很多文章。只是现在太忙了,我来不及去找那些资料。我做过城市的规划委员会主任,也管过房地产的发展和运作。我认为要保房地产健康发展,其一是要注意化解泡沫。我国楼房的空置率过高,和我国各地脚手架过多,商品住房开工量过大,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金融部门要从被绑架于房地产的囚笼中走出来。否则,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以至最后不可收拾。
其二是,保障房建设,棚铺区改造,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要逐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将其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幸福广大百姓的重要国策,从资金、政策、技术,人力上保其推进,保其发展。
其三是,要正视中国“伪城市化”现实,不能只搞形式上的城市化,统计上的城市化,要搞科学发展的城市化,以人为本的城市化。中国一定要推进城市化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战略,不能任其各个城市随意行事,置几十年入城市新市民而不顾,也不能让其用一些动听的新词汇,将其“伪城市化”的问题搪塞过去。要坚持以人为本,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城市的人应享受城市的待遇,应有自己的房子住。
其四是,认真解决和合理使用住房的土地问题。国家为了从全局考虑住房用地问题,应该对住房用地单独制定政策,土地使用分两条线,一条是保障房用地、一条是商品房用地。保障房与商品房用地规模应按2007年国务院决定,按7:3划分。即70%用于保障房建设,30%用于商品房建设。
商品房用地挂牌拍卖,随行就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应压到最低。在保障性住房价压至70%的人可以承受水平时,地价不宜超过25%。对已经售出的土地,要严格限制倒手转卖,从中营利。如按合同约定不建住房的土地,政府应下决心按原价回收。对那些囤积土地至今不建房的,要课以重税,以示惩罚。
其五是,要认真查处房地产领域的商业贿赂和官员腐败行为。这方面腐败屡屡发生和越腐越重,实际是因打击不力,查处不够。任何好的国家政策,一旦遇到官商勾结,就会变质和难以推进。所以要想保房地产业健康推进,就必须大力反腐倡廉,只有这样,“住有所居”才有希望,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来源:《中国地产总裁》杂志      时间:2011/10/27 15:04:11>